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

审计范文精选

审计

审计范文第1篇

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和实务公告基本涵盖了审计工作的重要领域,是规范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权威性标准,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的尺度。尽管国家以法律、法规等形式给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了较好防范风险的制度保证,但是从目前证券市场多数审计失败事件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会计师都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些准则,没有认真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审计工作具有很大随意性。下面分别加以评述。

1.《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要求:(1)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多层次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并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可根据需要委派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复核。多层次复核制度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尽管当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制定有这一制度,但真正严格照章办事的不多,制度往往成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摆设,或者成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工具。有时为了赶时间,抢任务,即使有三级相关责任人的签字,也是敷衍了事。例如,在“银广夏”公司审计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只进行了两级复核;(2)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必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对于重要的审计领域和重要的审计问题,必须委派经验丰富,有较长审计经验和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但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按照会计报表科目分配审计任务,一些重要的会计科目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甚至一些重要的分公司、子公司审计也分配给无足够审计经验的助理人员或新入门的大学生,有时为了节省审计成本,甚至交由实习的大学生。负责具体审计项目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和现场项目负责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疏于复核工作底稿,也就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银广夏”时,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规定,编制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总体审计计划就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重点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的关注、审计小组的组成及人员分工、对专家工作的利用等内容。现代经济生活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特别是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面对的上市公司不仅业务复杂,而且涉及的行业也很多,审计目的也各不一致。当前,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常年老客户,出于对他们的信赖,往往不编制完整的审计计划。当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发生重大的交易事项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客户,如果缺乏事前周密的计划安排和对重大事项的关注,其后果可能更是严重。“银广夏”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一直都是中天勤为它提供审计服务。可能出于对老客户的信任,当该公司1999年变更主营业务后,盈利和收入都增长得离谱,中天勤却未引起关注。如果中天勤事先将一些引起关注的事项通过编制总体审计计划的形式落实下来,然后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告知每一个审计人员,可能就不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

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规定,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充分必要条件,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必须考虑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等因素,对于重要审计项目,不应将审计成本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在索取审计证据时,除了应取得足够多的证据外,还应该判断证据的真假。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审计证据,即使有时无法函证,也必须进行详细的替代性测试程序或采取间接函证方式,以排除伪证。可是,现在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对客户的信赖,或为减少麻烦,却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也未要求被函证公司将回函直接寄送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不能进行正常函证或回函率低的情况,也未认真实施应有的替代性测试程序。有时,对于非常重要的函证事项,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如果仍未取得相关回函,也就不了了之。例如,在“银广夏”公司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将该公司所有的函证交由公司人员发出和回收,这样就难以避免回函不被涂改或被伪造。

4.《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分析性复核》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都可以运用。通过分析性复核,将会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会计信息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以及将被审计单位与所在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进行比较,比单纯依靠抽查凭证、核对账簿报表的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将公司一些重要的财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净利润、应收账款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等,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若指标数值异常,企业又无合理的解释,那么在审计中我们就应该给予重点关注。如果通过一般审计程序后还难以消除疑虑,从谨慎性原则出发,注册会计师完全有理由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例如在“银广夏”审计中,该公司2000年实现盈利4.17亿元,较1999年增长226%,每股收益由1999年的0.51元在股本扩大一倍的基础上,攀升至2000年的0.83元,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有违基本规律。

5.《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专家协助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利用专家工作时,应当考虑相关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其导致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由于受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许多重要的审计领域,如房地产项目的完工程度、矿山储量、农(林、水)产品存货数量和质量的确定、生物(制药)及IT等高科技产业、一些复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化学反应等,必须借助专家的工作,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尽管目前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就注册会计师利用专家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由于受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等诸多原因影响,利用专家工作还远远不够,由此导致的审计失败也屡见不鲜。例如在“银广夏”事件中,对于“银广夏”公司鼓吹的萃取技术,如果没有专家的协助,一般的注册会计师不可能获取满意的审计结果。6.《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规定: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应当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与业务流程、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等情况,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以识别和理解对会计报表、审计过程或审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交易事项。同时,准则还规定在注册会计师连续接受委托时,应当及时更新和重新评价以前获知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在很多案件中,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未能发现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会计是经济活动的反映,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就可能发现不了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包括利率、财政、税收、出口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国家对行业的鼓励和限制发展措施,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合格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知识背景,重视从电台、报纸、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技术权威、国家相关部门定期的国民经济景气指标等方面收集同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有关的背景资料,特别是要重视收集同被审计客户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相同或相近,规模、技术水平相当的同行业其他公司经营和财务指标,从宏观上把握被审计客户的整体情况。此外,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购买和股权变更情况较多,伴随每一次重大产权交易,上市公司都会不同程度地变更主营业务,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要不断更新和补充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以“银广夏”公司为例,根据相关背景资料,该公司上市之初,以生产软磁盘为主业,后通过兼并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由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但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银广夏”公司“咸鱼翻身”的奇迹,是该公司1999年从国外进口一套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对于“银广夏”公司生产经营的上述重大变化,作为主审会计师有必要从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相关背景知识及从事同类产业相关企业的情况。如果主审注册会计师做到这一点,“银广夏”公司也不至于胆大妄为地造假到如此地步。

二、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有重要意义。在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项目经理人员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要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以警觉心理从事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将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业务,促使注册会计师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加强工作底稿的内部审核工作,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

2.必须改变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在人员招聘方面,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具备工程技术、管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单纯的知识结构。在后续教育方面,要特别重视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法律风险意识教育,重视加强除会计以外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如银行业务、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证券业务等,培养他们对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观察力,改变注册会计师知识过窄的状况。

审计范文第2篇

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位所实施的绩效审计,其审计对象载体众多(包括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但究其内涵的本质,是审查预期目标与完成其目标所投入资金之间的关系,最佳投入产出关系是以最少的投入完成即定目标,或以最少的资金取得最大产出。实物形态的投入,最终仍要用货币衡量。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通过审计促进被审单位实现最佳投入产出关系,实现其资金运行的现实效益和潜在效益。

至今,绩效审计没有单一定义,许多国际组织和绩效审计领先国家均对绩效审计有着不同定义。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称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和效益)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根据该组织的审计标准,它包括:(l)审计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2)审计被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它资源的利用效率;(3)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关于绩效审计定义,词语及标准,对各国绩效审计虽没有约束力,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指导作用。

2.当今的世界审计处于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现代审计阶段。

考世界审计,绩效审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完成传统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

在这个发展阶段,财务审计仍大量存在,绩效审计则越来越多。我们以几组量化数字来说明这一变化趋势,诸如:美国国家审计总署两类审计比重为:绩效审计占85%以上,财务审计占10-14%;加拿大审计长公署和英国审计署,每年审计项目计划中,绩效审计大致占总审计数额的40%;而且它们和西欧一些国家审计机关还实施绩效审计机构、资金、计划单列。事实告诉人们,在21世纪,这种发展趋势日益增强。

3.绩效审计成为世界审计主流的原因。

第一,西方市场经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更为现实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完善,财务会计活动也日愈规范化,故此,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也日趋减少,那么,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自然减少了,因此,不断扩大审计职能作用范围,向绩效审计延伸,成为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第二,20世纪40年代中期,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社会矛盾激化,因此,人们对提高公营部门资金支出效果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它导源于这样一种严重压力,即政府可以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政府所承担的社会和经济义务却日趋扩大,这即是绩效审计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绩效审计发展引起审计的重大变化。

其一,审计形态呈多元化趋势。审计领域出现了诸如: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派生审计形态,西方审计学者把上述派生审计形态均视为绩效审计的同义词。

其二,审计职能范围扩大了,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态环境的等领域,从而推动审计向纵深发展。

其三,政府审计注入了绩效审计内容,从而增加了活力。政府审计注入绩效审计内容,主要是对财政性资金使用效果的审计,比如,对有国家财政支出或资助的投资项目的资金节约度进行监督。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态,西方审计学者认为,在政府审计史上,绩效审计的实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催化剂,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这种认识与当前或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界范围内政府审计发展潮流是一致的。

其四,以绩效审计为重要内容的内部审计得到蓬勃发展。

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二是政府各部门内部审计的发展。三是经营审计的发展,其中,唱主角者是经营审计。当今的内部审计与管理部门更加融为一体,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舞弊的发现及管理咨询,以推动管理部门或企业改进未来的经济效益,实现其潜在利益。

5.绩效审计目标和范围。

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绩效审计所确立的目标和范围,由于国情不同而各不相同,但比较一致的是开展专题审计,其做法是对政府的各部门同一主题进行审计,诸如:采购、旅行、人力资源管理和现金管理等。通过上面专题审计,弄清被审单位所花费的公共资金是否获得了效益。

同时,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审计机关实行对财政资金和资助资金预算支出建议的事前绩效审计,比如德国联邦审计院对政府各部所提出的支出建议进行绩效审计,使绩效审计的作用,在预算过程中得到发挥。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为了指导和推动绩效审计发展,对其目标和范围有过一个规定,现抄录如下:

目标:(1)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管理奠定基础;(2)力求决策者、立法者和公众所利用的公营部门管理成果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3)促使公营部门管理人员采用一定程序对绩效审计提出报告;(4)确定较为适当的经济责任。

范围:它取决于每个最高审计机关的使命和特定环境。在决定审计范围时,尤其是制定的审计政策存在着某些敏感性,应对制定决策所需资料和决策目标进行分析和判断。

上述规定,对世界各国绩效审计起到一定规范和积极推动作用。

6.绩效审计基本经验。

(1)最高审计机关不受政府干予;

(2)建立明确的绩效审计法律条文;

(3)审计师获得很有竞争力的回报,从而避免代价高昂的人力外流;

(4)仔细招聘不同专业的高质量审计师;

(5)每个最高审计机关均有自己的培训设施和审计培训计划;

(6)制定绩效审计方法的条件,并辅之以培训;

(7)审计结果即发展报告,而不是年度报告;

(8)提交的绩效审计报告,必须简捷而令人感兴趣;

(9)绩效审计报告集中于少数重要问题;

(10)建立质量保证和控制机制;

(11)通过传媒引起社会对绩效审计的重视。

7.绩效审计发展的不平衡性。

绩效审计同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总体上,实施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处于领先行列,诸如:北美、西欧和北欧的加拿大、美国、瑞典、英国等。加拿大是第一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创立了综合审计(把绩效审计与常规审计结合)典型经验;美国则是最早将绩效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它于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政府的机制、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亦称“黄皮书”),其中明确规定应实施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审计,得到国际审计界的普遍认可和采用。

瑞典是第一个正式采用效果审计的北欧国家。英国开展绩效审计是根据议会所属的公共账目委员会要求而作出的立法响应,20世纪80年代中期颁布的《国家审计法》,明确授权主计审计长有权调查各政府部门如何使用它的资源,主计审计长向公共账目委员会汇报工作,这些权力使他对绩效审计提出确认意见,并说明公共经费是否按下议院要求使用。他每年计划并完成60个绩效审计项目,正式报送议会并公布于社会。

上述各国最高审计机关都用绩效审计来谋求资金节约,回答政策制定者的询问并保证政府工作者的效率和效益。

绩效审计走在前列的最高审计机关,还有欧洲审计法院、荷兰审计院、德国联邦审计院、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新西兰审计署等。

亚洲地域最高审计机关实施绩效审计取得较好成效者,根据文献记载有: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的香港、新加坡、日本。被列为有限经验的最高审计机关是不丹、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其绩效审计尚未完全实施,没有绩效审计经验的最高审计机关如:孟加拉、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8.绩效审计走向国际联合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交织发展,使审计信息的使用者认识到了解各国不同审计制度、审计实务并促使国际协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促进审计工作国际化方面,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审计组织起了重要作用。它们的宗旨分别为:“经验分享,全球共惠”、“经验分享,携手共进”、“用统一标准来发展和加强会计职业的全球协作”。

在推进绩效审计国际联合方面,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多次召开会议并做出若干决议和规范性条文,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推动下,西方一些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多次进行联合,诸如:瑞典、英国、荷兰的最高审计机关曾对援助项目进行联合审计,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最高审计组织曾对欧洲战斗机计划,进行了联合审计,也称谓跨政府审计,通过联合审计,搞清了被审计单位所花费的公共资金效益好坏问题。事实表明,联合审计呈不断上升趋势。

9.绩效审计面临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最高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主要包括:

(1)难以确定绩效审计的目标和识别经济责任的界限;

(2)在一些国家,缺乏法律条文,得不到需要的资料;

(3)未具备适合的审计技术,缺少适当审计标准及合格的审计人员和经费。

上述问题是今后世界绩效审计实践中亟待要解决的事情。

绩效审计在中国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诞生,欧风东渐,绩效审计开始走近中国。

1.绩效审计实践的三个阶段。

(1)审计署成立初期至80年代末。

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提出:“从财务审计入手,加以分析,落脚到经济效益。”据1984年审计资料记载,当时,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270个县以上审计局,对1263个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试审,试审中充分注意到经济效益问题,诸如:天津铁厂经济效益审计报告、湖北省两户纺织企业效益审计报告、辽宁卷烟厂效益审计报告、山西小氮肥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鞍钢和山东审计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都是当时比较典型的经济效益审计实例。

当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出各类问题总金额30692万元,其中属于经济效益差的是9195万元,通过试审,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收节支起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中期以后,绩效审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20世纪90年代。

审计学界对绩效审计进行了一些研究,本人在《试论审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文中,率先提出:“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成为审计实践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审计职能“日益向解决经济过程中的管理和决策方面延伸。”(1990年5期《经济研究》)。上述见解在学术界和审计实际工作者中引起了反响。

1991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确定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经常审计,既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作出适当的审计评价,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自提出两个延伸后,全国地方一些审计机关继续实施了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当时,试点工作较有成效的省,诸如:湖北、山东、天津、辽宁等省、市审计机关。据不完全统计,在审计署成立后十几年的经济效益审计中,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约211亿元。

1994年初,中国审计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召开的中印绩效审计研讨会。本人在提交的会议论文《中国的宏观经济效益审计》一文中,根据中国国情,提出应开展宏观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其重点审计领域是财政、金融、投资等部门,通过绩效审计,提高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对信贷资金绩效审计,应“从信贷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金融机构的内部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对投资绩效审计,提出四项标准,其基本点是通过审计投入与产出关系,能否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最大的效用。

上述观点在中印绩效审计研讨会上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同时,也引起国内审计工作者的反响,(见1995年3期《管理世界》)。

在这个时期,我国审计机关还结合宏观经济财务收入审计,开展了一些事后来看带有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活动。比如:全国审计机关同时开展了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共审计2000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105815亿元,审计后对716个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建设项目,提出了意见,压缩建设规模的总资金达1285亿元。

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165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共审计项目总投资2007亿元,查出有问题资金106.5亿元,经审计处理后,为国家节省投资38亿元。

同时,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行业审计,对五省市公路养路费审计等都带有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性质,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问题,从宏观上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并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制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审计在改善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被审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入世后的绩效审计情况。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审计工作者思考一个共同问题,即中国如何开展绩效审计,与国际接轨问题,并如何付诸实施。近几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对绩效审计工作都明确提出任务和要求。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开始注入了绩效审计内容,如进行了绩效调查审计,在外资审计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使用效益。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积极制定计划,在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等财政投入较多的部门,实施绩效审计,取得一定成效,向审计现代化迈出可喜一步。

2.中国绩效审计特点。

绩效审计走近中国二十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尽管时断时续,然而,它必竟在走着并留下了它特有轨迹。

其一,根据中国不成文和成文(《审计法》)法律条文关于“真实、合规、效益”的规定,把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或更严格意义上说,绩效审计寓于财务审计之中。

其二,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审计对象,即是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益审计,且较多地集中在其财务成果的分析上,对经济活动审计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进一步开拓。

其三,绩效审计主要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国家审计机关尽管试验性地实施了一些绩效审计,但与内审机构比要少。

其四,事后审计多,事前审计尚不多见,而事中审计,即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节,以推动被审单位改善未来经济效益,实现其潜在利益则更为少见。

3.绩效审计的初步成效。

其一,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或调查,初步摸清了被审单位资金运行的效益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其四,一定意义上开拓了政府审计领域。

其五,专项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基建项目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未来绩效审计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加拿大前审计长埃尼斯M.戴伊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绩效审计》调查报告中,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绩效审计排行榜上把中国排在有限经验国家,大概是符合实际的,我以为,尽管经验是有限的,但,是重要的。

4.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

绩效审计在中国实践取得的进展是重要的,但,是有限的,它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如下:

其一,国家审计机关对在中国条件下,如何实施绩效审计,缺乏一个战略性认识,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思路,缺乏一部战略性发展规划。

其二,缺乏具体的立法条文支持,没有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标准的国家标准,对引进国外经验,似乎不太注意,相关资料也较少。

其三,绩效审计方面有组织的理论探讨、人才培训很是欠缺。

以上都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发展绩效审计的战略思考

1.应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目光,重新认识绩效审计在中国审计的地位。

我们讲的中国国情,自然是中国审计直面的国民经济活动,要点有二:一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速度低效益且重速度轻效益问题;二是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大量严重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问题,这两个问题给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后果和危害是一样的,如同党的路线中的左和右给党带来的后果和危害一样道理。长时间来,人们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益,甚至不讲效益,不认识,甚至熟视无睹。

在中国发展绩效审计,可以说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轻视效益问题,找到其中一条出路。人们称审计者是经济医生,我希望经济医生把绩效审计作为中医药方,对中国国民经济低效益采用既治标又治本的中医疗法,而把财务审计作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紧应急的西医药方,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采用西医疗法。只要尽我所能,定有成效。

2.破坏迷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

这是如何发展绩效审计要解决的对绩效审计自身认识问题,它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高不可攀。本人对绩效审计问题的研究始于1988年主编《审计学辞典》,在我撰写的十万字词条中,给予绩效审计应有的地位,不仅给它下了定义而且根据中国国情,把绩效审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1994年出版了《经济效益审计》专著,成为中国社科基金项目中的唯一;在多次参加的中印、中英绩效审计高层论谈、参加接待加拿大前审计长埃尼斯,共同讨论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绩效审计》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收在我主编的《最新国外绩效审计》,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在出访美国,出访法国、德国等西欧六国和俄罗斯等国时,都充分注意到对这些国家绩效审计的考察。

上述活动过程,是本人破除迷信,积极探索,不断推出绩效审计科研成果的过程。希望有志于探索和实践绩效审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走出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绩效审计的辉煌。

3.坚持审计发展的阶段论与不断发展论的观点,指导我国绩效审计工作,正确处理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关系。

1997年本人在《中国审计的昨天。今天。明天》研究报告中提出:当今中国审计处于以财务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同时并存共同发展阶段,完成财务审计向以绩效审计为主的转变,大约要用50年左右的时间,即到2050年,那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成熟,中国审计制度和运行机制也达到完善和成熟,实现了中国审计现代化,完成转变之日,就是审计现代化实现之时,全面达到国际审计先进水平,一个中国式的审计制度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中国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绩效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当然,我提出用50年时间完成转变,不是坐等50年,而是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转变。今天,重申上述观点是有意义的。

在这里,还有个现代审计与审计现代化问题,本人以为,这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历史分期问题,后者是发展目标问题。现代审计顾名思义,就是现时代或当代审计,按其性质,中国现阶段的审计可称为发展中审计。至于审计现代化,它要用复杂的综合指标来衡量,达到现代化的时间,应当与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时间相一致。

4.宏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宏观绩效审计涉及其整个国民经济,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及审计力量,建议选择如下重点项目:

(1)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审计。通过审计弄清有无因支出范围和用途计划不当而可能造成损失浪费现象,这种事前审计是把其作用在预算过程中,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的节约度。

(2)财政决算审计。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弄清被审单位所花费的财政资金是否获得了效益,这种事后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帮助被审单位总结经验,挽回效益方面损失,从而促进财政资金运行的有效性,或潜在效益。

(3)投资项目审计。是对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经过投资活动取得的有用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价。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标准是:①是否以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投资、最好的质量和最快的速度形成最大的综合生产能力;②能否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投产后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投资回收;③能否为国家提供最大效益,这是杜绝我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最重要之渠道。

(4)金融审计,即主要对信贷项目计划执行及其结果的审计,在我国金融行业,贷款项目没效益甚至副效益“打水漂”问题十分惊人,审计机关除着力审计其违纪违规、内外勾结的经济犯罪案件外,势必要把对贷款项目效益审计提到日程,这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低效益的非实行不可的举措。

(5)税收审计。通过绩效审计弄清税源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以提高税收率。

(6)专项资金审计。国家专项资金繁多,审计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有典型主义的资金项目,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其资金使用效果。

5.微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这是对单个企业经济活动效益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其目的在于推动企业挖掘潜力,更合理地利用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用。

对其绩效审计范围主要是:①评价企业效益的指标状况,诸如对活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生产率与工资利润率),物化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率和单位设备产品率),劳动占用量和劳动消耗量的综合效益指标(资金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等的评价;②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计划管理情况;③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通过绩效审计,确保企业潜在经济效益的实现。

6.加强绩效审计立法。

我国已有的《审计法》是实施绩效审计法律的根据,但,是不够的,不具有操作指南作用,必须制定暂行绩效审计条例,作为实施绩效审计的具体法律依据。

7.加快绩效审计人才培训。

一个有效的绩效审计工作者,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力。这些应当是绩效审计人才培训要实现的目标,也是绩效审计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8.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绩效审计经验。

如前所述,绩效审计走近中国20年,但到目前,还没有得到认可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行之有效的实务操作指南,只能依靠自己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基础上继续实践和创新。

审计范文第3篇

一、审计计划安排的主要原则

(一)围绕主责主业,服从服务大局

紧扣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科学安排审计项目,严格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精准把握审计的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优势,为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发挥重要监督作用。

(二)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审计重点

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经济战略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对照“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突出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风险隐患、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关注和审计。2021年重点围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县级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科学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促进各项政策贯彻落实,为“十四五”开好局走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三)围绕提质增效,优化审计管理

进一步强化审计资源调配,优化审计管理和组织方式,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2021年审计工作以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审计为平台,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统筹安排重点专项审计(调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项目,加强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发挥审计工作的整体合力,坚持科技强审,积极开展大数据审计,进一步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监督效率。 

二、审计署统一部署的审计项目计划

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安排5个指令性审计项目计划。

(一)国家重大政策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以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围绕“六稳” “六保”,重点关注“十四五”规划建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党中央和省市区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审计

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保障相关项目建设依法合规、促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和被审计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为目标,重点对财政、保密、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职能部门信创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信创工程目标任务和政策落实情况,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产业支撑保障推进情况等。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审计

以推动贯彻落实国家安居惠民政策,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重点审查202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安居工程住房建设和管理使用情况,安居工程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揭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和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揭示影响重大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依法有序建设和管理,促进党中央、国务院惠民政策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

对2018年至2020年社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全面摸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规模,揭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反映基金筹集征缴、支出使用、运营管理和相关政策执行中的突出问题。

(五)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

以促进惠民政策贯彻落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为目标,重点关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投入分配、下达拨付、管理使用、资金绩效和政策目标实现等情况。

三、省审计厅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

银行、上饶银行202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以推动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深化金融改革、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目标,开展银行和上饶银行2020 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重点审查银行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资产结构和质量、经营以及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和管理等情况,揭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防控金融风险。

四、市审计局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

(一)县级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情况审计

以全面掌握县级财政收支规模,促进县级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为目标,对区、瑞金市、宁都县、信丰县、全南县、崇义县等6个县(市、区)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财政预算分配的规范性、财政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出安全绩效等情况。

(二)乡村振兴专项审计调查

以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为目标,对区、瑞金市、宁都县、信丰县、全南县、崇义县等6个县(市、区)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佳、项目建设不达标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与作风问题,推动完善涉农资金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促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三)市中心城区(区、经开区、蓉江新区)“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调查了解2018年至2020年“厕所革命”建设项目建设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揭示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和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揭示影响重大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政府项目依法有序建设和管理,促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1. 6个县(市、区)9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以促进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发展和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廉洁用权、干净干事为目标,开展区、瑞金市、宁都县、信丰县、全南县、崇义县等6个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情况、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财政管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领导干部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

2. 33名县(市、区)党委组成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长经济责任审计。

以促进县(市、区)党委组成部门、检察院、公安局科学发展和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廉洁用权、干净干事为目标,开展县(市、区)党委组成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相关部门工作方针政策情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重大改革任务推进、财政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对所属单位监管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领导干部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

五、区本级安排的审计项目

(一)区级财政管理和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

1.区财政局组织的2020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推动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使用,重点关注预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区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预算绩效管理等情况。

2. 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以促进规范部门预算管理,落实厉行节约和过“紧日子”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组织对沙石镇、水西镇、水东镇、区市监局、区房管局、区拆迁办等6个单位2020年度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决算草案编报,财政专项收入,财政资金存量、增量规模和结构情况,部门资金和财务管理、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重点关注部门预算收支、决算草案编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等情况。

(二)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组织部门委托和区委审计委员会批准,安排40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1. 19名镇街、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街道、单位科学发展和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廉洁用权、干净干事为目标,开展19名镇街、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相关工作方针政策情况、重大改革任务推进、财政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对所属单位监管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领导干部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

2. 21名涉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保障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和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廉洁用权、干净干事为目标,对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撤销、合并且独立核算的21名科级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审计。2019年至2020年已开展过经济责任审计的事业单位此次不再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相关工作方针政策情况、重大改革任务推进、财政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对所属单位监管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领导干部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

(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对沙石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以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各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相关资金征收管理使用、目标任务完成、履行监督责任情况等。

(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以推动政府项目依法有序建设管理,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为目标,开展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项目政策执行、目标任务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等情况。

审计范文第4篇

一、财政审计

(一)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情况审计。以推动税制改革,促进税收政策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组织开展地税系统税收征收管理情况审计。审计的范围是年度税收征收管理情况,重大问题及重要事项应追溯以前年度和延伸至审计日。除常规审计外,重点审计:1、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情况。建筑业,重点关注新颁布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新上建设项目相关税收的征管情况;房地产行业,重点关注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和清算情况。2、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征管情况。对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审计,重点关注地税部门对近年来国家和省新出台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对土地增值税的审计,重点审查是否按照《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及有关文件要求,对应清算和可清算的项目进行了清算,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的角度分析产生项目未清算的原因和根源。3、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征管情况。重点关注职能划转后,地税部门对两税征管职能的履行情况,审查两税减免政策的执行情况,有无擅自扩大或缩小优惠范围、提高或降低优惠标准等问题;审查收入的真实性,有无少征、多征、未按时征收、引税、延压税款等问题。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促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为目标,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单位审计时限、轮审计划、保持一定审计覆盖面的原则和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共安排审计19个部门,其中预算组织部门3个:财政局、地税局、县级国库;预算执行部门16个:残联、科技局、司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和规划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局、林业局、物价局、中小企业局、工业行业办、畜牧局、园林处。通过审计,核实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摸清政府性资金的分布情况和总体规模,分析评价政府性资金的变动趋势和结存情况,检查有关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通过对各部门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反映部门预算执行中不规范、不合规、不合法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进一步促进预算执行部门遵守财经纪律和加强资金财务管理的自觉性。

(三)全市融资平台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以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财政安全为目标,组织对市融资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摸清全市融资平台规模、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和管理现状等情况,分析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归属,分类评价政府偿债风险,提出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维护财政安全的审计建议,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四)镇级财政决算及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各镇(街道、区)严格执行财经政策法规为目标,按照轮审计划,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泉山街道办事处、玲珑镇政府、毕郭镇政府年度财政决算和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及效益性,执行政策法规的情况,上级转移支付及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各项事业支出保障情况,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社会保障及民生审计

(五)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以促进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目标,对“十二五”期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对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及相关单位的审计,揭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和规范管理,推动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六)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均等化为目标,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项审计。具体审计财政、卫生等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和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审计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筹集、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通过审计,摸清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现状,揭示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和典型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七)农业补贴资金审计调查。以促进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推动农村健康发展为目标,对年至年上半年的农民小麦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农机补贴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各项惠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项补贴发放范围是否合规、标准是否准确、秩序是否规范,分析补贴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资金有效使用,更好地扶持农业发展。

(八)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审计。以规范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对年以来各级政府安排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重点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虚报、挤占、挪用等问题,应配套资金是否到位,资金核算是否合规,应完成项目是否很好地发挥了应有效益,分析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及专项资金审计

(九)公安系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进一步加强市公安机关财政财务管理,摸清公安系统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状况,揭示和反映公安机关在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建立健全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对市公安局及交警大队等下属单位年度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重大问题可追溯以前年度。同时,对公安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款项等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年经费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收费及罚没收入收缴管理情况等。

(十)发行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以摸清全市福利公积金、体育公益金收支结余情况,规范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为目标,对市民政局、体育中心及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公益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充分关注公益金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审计,揭露和查处滞留、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公益金管理和使用效益问题,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十一)政府投资重点工程跟踪审计。以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健康运行,提高政府投资资金效益为目标,对市政府重点投资的松台线公路改造、人民医院改造、规划展馆建设、党校建设以及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等新建、续建工程项目进行“批量跟踪审计”,逐步实现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全覆盖,重点跟踪检查项目建设各阶段的程序是否合法规范,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工程全过程施工资料、施工记录、管理资料等是否完整无误,资金拨付核算是否合规合法,及时纠正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保证政府重点工程顺利进行。定期汇总跟踪审计情况,分析产生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十二)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决算审计。根据国家审计署《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和上级关于加强投资审计的指示精神,对政府重点投资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招辛高速路、部分重点城建工程项目等进行竣工决算审计,重点检查投资程序、投资控制、资源利用、工程质量、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工程造价以及投资绩效情况,严肃查处高估冒算、虚列投资、挪用建设投资等行为,提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节约政府投资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五、企业审计

(十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以摸清企业家底,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组织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自来水公司、粮食收购中心、招金集团及所属招金矿业、国大公司、欣源科技、金软科技、招金精炼、招金膜天、招金光电子、招金置业、招金投资、招金银楼、卢金匠、黄金地质队、黄金物资供应中心等企业年度财务收支情况,重点检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事项、企业资产质量和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同时,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情况,为市政府加强企业监管服务。

六、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范文第5篇

1、数据来源

我们在收集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以下信息来源:

(1)对1994年第1期-2001年第11期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及涉案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决定、通报批评及新闻稿进行了阅读、分析(可通过以及书面公告查得),共识别出35例个案;

(2)根据胡春元(2001)文章补充两例案件。

根据以上程序,我们得到了37个处罚案例,基本包含了近年来在证券市场中较有影响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进行其他舞弊行为的案件。37个处罚公告中,包括了33例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和4例新闻稿(其中两例尚未做出最终的处罚决定)。

2、处罚公告的年度分布

从处罚公告的年度分布来看:1997年及之前年度仅有4例,1998年8例,1999年7例,2000年达到10例,2001年为8例。如果以财政部脱钩改制通知的时点(1998年4月9日)为界,那么在此前后的处罚公告比率约为1:4.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脱钩改制以后独立审计行业的风险陡增,注册会计师在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之下形势日益严峻。但值得注意的是,1999-2001年被证监会实施处罚的25个案例中,有23例针对的是1996-1998年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的违反法规行为,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目前接连爆发的审计失败案在多数情况下是证监会对脱钩改制以前大量不规范审计行为的揭示与处理,不能以此全盘否定脱钩改制以后我国审计市场取得的进步与发展,也应当看到相当数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近年来执业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审计质量不断提高的事实。3、处罚公告类型

37例公告中,31例同时涉及了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处罚,6例系单纯针对涉案注册会计师名义做出。表1统计了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处罚类型,提供了处罚类型的组成,但并不能充分反映监管处罚的变动趋势。例如,1998年以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以警告和通报批评为主,少有对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处罚;而在财政部脱钩改制通知后不久,证监会对琼民源(于1998年4月27日公告处罚决定)涉案各方进行了处理,加大了处罚的严重程度;但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的处罚形式的普遍采用,是在红光实业案件(于1998年10月26日公告处罚决定)之后;根据现有资料显示,针对注册会计师个人名义做出的处罚始于蓝田股份案件(于1999年10月15日公告处罚决定),此后证监会越来越多地在处罚决定中直接针对涉案注册会计师个人;对个人处罚最重的个案包括红光实业案件中涉案注册会计师被认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以及郑百文案件中对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个人罚款30万元以及暂停执业资格三年)。2001年爆发的银广夏、麦科特两大案,则进一步显现出注册会计师个人法律责任尤其是刑事责任的加重,社会舆论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涉案各方的民事赔偿责任也有更高的呼声。

表1证监会处罚公告类型

处罚类型针对会计师事务所(34例)针对涉案注册会计师(77人次#)

未处罚——5##6.5%

通报批评926.5%***67.8%

警告1750.0%3950.6%

没收违法收入1132.4%——

罚款1544.1%2431.2%

暂停执业资格5*14.7%1519.5%

撤销事务所执业资格1**2.9%——

吊销执业资格证书——911.7%

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6.5%

证券市场禁入者——22.6%

注:*分别为山东所(石油大明)、中华所(琼民源)、海南大正(琼民源)、成都蜀都(红光实业)以及四川所(东方锅炉);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财政部拟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

***按9/34计算而得,表1和表2的其他频数计算方法均与此相同。

#由于缺失部分资料或尚未结案,此人数会少于实际处罚人数。

##有2人系在处罚时已不具证券业务资格,另有3人的违法行为已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不予行政处罚。

###分别是银广夏和麦科特案件中的涉案注册会计师。由于尚未结案,此人数仅根据有关媒体的披露确定,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如果将表1中的后5类(从暂停执业资格到证券市场禁入者)涉及的案例界定为“重案”,有14个案例可被归为重案;其余23个案例则作为非重案。

4.处罚原因分析

表2描述了37例案件在处罚原因上的主要构成。

表2证监会的处罚原因分类汇总

处罚原因案例数频数

融资过程中出具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重大遗漏的2562.5%

其中:涉及审计报告的1537.5%

涉及验资报告的410%

涉及资产评估报告的25%

涉及盈利预测审核的410%

定期报告审计过程中出具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重大遗漏的2050%

其他25%

从构成来看,融资环节(主要是发行上市过程)发生虚假会计信息和虚假证明的比重较高,并高于定期报告及其审计(主要是年度审计)过程中的违反法规行为。在各种业务类型中,审计业务发生舞弊的情况最为普遍。验资业务和盈利预测审核业务的问题相对缓和。对于审计业务,我们发现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问题集中于虚增利润、虚构交易、虚构重要原始凭证、隐瞒重大违反法规行为(披露不充分)等,而注册会计师对于这些问题均未做到勤勉尽责,未能在审计报告中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报告有关事实。十分突出的是,我们基本没有发现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方法进行造假的案例;在大部分案例中,涉案公司的舞弊动机都十分明显,而注册会计师则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甚至成为舞弊行为的同谋。尽管近年来大量审计失败案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对一般审计目标和现行审计方法的质疑,但对例处罚公告仍主要针对的是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漏报;明确针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程序上的缺陷而做出的处罚案例则很少见,大部分都属于注册会计师未能勤勉尽责的性质。这与St.Pierre和Anderson(1984)的发现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审计失败案的发生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没有对外报告客户公司的违反法规行为,为了弥合独立审计执业界与社会公众的期望差,我们认为有必要增强注册会计师发现并报告管理当局舞弊的意识和专业能力,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对审计风险的关注程度。

5.涉案会计师事务所与涉案公司的关联

37例处罚公告共涉及28家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从被处罚会计师事务所的覆盖面来看,占到了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事务所总数的四分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看,涉案事务所多为地区型大所,事务所规模的区分度并不大。李树华(2000)、吴溪(2001)分别发现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在1993-1996年和1997-1999年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而目前我国审计市场的发育程度尚很低,单纯从事务所规模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审计市场特征。

事实上,我国审计市场在这些案例涉及的期间中,地方色彩非常浓厚。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涉案公司聘任的都是本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说,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因为本地区客户公司而遭到监管者的处罚。在37例处罚公告中,仅有4例的客户公司聘任了异地会计师事务所。由此可以折射出挂靠体制和地方保护主义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巨大负面影响。

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还反映在审计任期上。从37例处罚公告中不难发现,相当数量的个例针对的是公司的多年巨额造假和注册会计师的多年连续审计。过长的审计任期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将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值得监管者考虑的问题。

二、证券审计市场的监管政策

通过分析历年来中国证监会针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有关法规和职业道德行为所做出的处罚,我们便不难理解证券市场上很多监管政策出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事实上,大量典型的上市公司舞弊与审计失败案例都是许多重大监管政策出台的“导火索”。相应地,本节简要评述了脱钩改制政策以及2000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合并重组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在监管环境趋严形势下的发展思路;初步分析了2001年中国证监会针对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监管的几项具体措施。

1、脱钩改制

刘峰(2000)曾提出,政府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的时机选择与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爆发的危机有关。更直接地说,脱钩改制与琼民源案件的爆发有密切关系。尽管在经验证据方面,王跃堂、陈世敏(2001),李爽、吴溪(2001)分别论证了脱钩改制能够增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意识,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具有积极作用,而刘峰、林斌(2000)提出,真正改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的必要条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对高质量会计服务的需求,二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风险(指巨额赔付风险)。在我们所分析的证监会有关处罚公告中,仍有不少个案显示,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与同样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在脱钩改制前后的连续几年均因参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而遭到处罚。这也反映出脱钩改制后,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钩,执业质量仍存在一定问题。

2、2000年证券审计市场的合并重组

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重组将产生哪些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的合并重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会计服务市场,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探索。在我们所分析的证监会处罚公告中,不乏因分所或合并前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存在问题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整体遭受严厉处罚的案例。吴溪(2001)发现2001年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合并重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审计市场集中度的下降趋势,但并未显著提升高级差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市场份额。从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并重组,壮大了自身规模,提高了承接业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也有少部分事务所的合并重组并未遵循规模化发展的精神实质,仅在形式上成为大型所,并对证券审计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入思考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独立审计准则

本文所分析的证监会处罚公告主要针对1996年以来的案件做出,而我国的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也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并逐年不断制订、完善,以适应注册会计师执业需要和监管工作需求。独立审计准则的施行客观上促进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维护了证券市场秩序,并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李树华(2000)考察并证实了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显著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多起上市公司重大会计舞弊案件,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有关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应当履行的职责都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对注册会计师未能公允执业并报告客户公司的违反法规行为也都作出了严厉的指责与处罚。李爽(2002)提出,当前社会公众越来越强调注册会计师在发现公司舞弊行为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并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为了弥合注册会计师审计与社会公众的期望差距,在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舞弊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对相关审计风险的提示,并对已颁布实施的某些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

从近期国内外证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案件来看,我们需要更加迫切地强调审计独立性问题。注册会计师行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来自客户的种种压力时,如何确保自身应有的独立性对确保审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管理咨询或财务顾问服务,另一方面又没有恰当地安排审计小组以确保审计独立性。在会计服务收费方面,高额的非鉴证业务收费同样很难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独立。此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遇到曾经同事过的客户公司管理人员,在具体执业时或者表现为经验不足,或缺乏应有的警惕与独立。上述种种问题都要求我们在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深入研究并制定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尤其要强调审计独立性方面的规范指南。

此外,独立审计准则也将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一方面要突破仅仅规范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准则体系,建立和完善规范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和相关服务的准则体系;另一方面,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加入WTO后的变化,在修订完善现行准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特殊方法、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的审计,制定出相应的业务指南。

4、2001年底中国证监会的若干监管措施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底相继了一系列与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并引起了证券市场的极大关注。一国证券市场如此密集地证券审计监管规定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而这与我国2001年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查处的一系列重大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案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限于篇幅,在这里主要探讨我们对有关政策的粗浅理解,对于其中的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1)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

孙铮、王跃堂(2000)、中国证监会首会办(2001)、李爽。吴溪(2001)等均发现了注册会计师在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时存在变通审计意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在缺乏足够理由的情况下,用严重程度较轻的意见类型或意见表述方式代替较重的类型或表述方式,同时避重就轻,或表达模糊。中国证监会(1998)也早已关注到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年报质量的“定性”与“量刑”差异。证监会于2001年12月22日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以解释性说明代替保留意见,或者以保留意见代替否定意见。这充分反映出监管者对注册会计师变通审计意见行为的遏制思想。

编报规则第14号的第七条规定:如上市公司拒绝就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的事项做出调整,或者调整后注册会计师认为其仍然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进而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证券交易所应当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后,立即对其股票实行停牌处理,并要求上市公司限期纠正。该项规定无疑大大增强了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行为的责任和经济后果,表明了监管机构遏制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加强对上市公司违反会计准则、制度等行为的处罚。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更应当审慎执业,在面对来自上市公司更大的压力或收买行为时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2)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

在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24日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出台以前,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在收费制度上始终没有公开,而在执业过程中,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低价揽客的恶性竞争行为,审计质量难以保证(中国证监会,1998)。对于因审计收费引起的审计师变更,后任审计师在承接业务初期很可能降低审计收费并期望能在未来审计年度中得以补偿,而这种行为将导致审计师与客户之间产生不正当的利益关系,有损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Simon和Francis(1988)的经验研究发现了系统性降低审计收费行为(Systematicpricecuttingbehavior)的存在,并论证了降低审计收费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将造成不利影响。问答第6号指出:“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并知晓其报酬应当作为股东的一项权利予以保障,向股东报告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是公司管理当局应尽的责任。”通过公开审计收费,有助于监管部门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和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基于这种考虑,证监会在2001年修订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为重要事项加以披露。

(3)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于2001年12月31日)第七条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以及未纳入合并范围但对公司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控股子公司以及不属于合并报表范围但对公司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的财务报告,也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该项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针对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子公司或变更合并范围操纵利润的行为,而在以往的实务中,上市公司的这种动机往往通过聘请一家不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事务所实现。相应地,证监会通过此项规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舞弊动机。

(4)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

证监会于2001年12月31日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或上市后在证券市场再筹资时,应聘请具有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按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其依据中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规范编制的法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此外,应聘请获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对其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编制的补充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补充审计政策将适用范围框定在上市公司融资环节,与历年来证监会查处的大量融资环节会计信息造假案件不无关系,这与我们在前文的统计也是一致的。但在补充审计政策公布后,舆论存在多方面的争议和看法,其中涉及到我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关系问题,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许可证管理问题,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所与成员所的身份认定与执业资格问题,补充审计的实施期限和范围问题,以及补充审计政策出台后引起的强烈社会反响等。限于篇幅,本文提出以下两点:

一方面在于对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执业水平的关注。李树华(2000)、刘峰、林斌(2000)论证了我国审计市场尚缺乏内在的、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刘峰(2001)以红光实业案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现有制度安排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排斥效应。在不久前美国大能源商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之后,全球舆论也不得不对“五大”的审计独立性作出重新审视。近期也已经有舆论开始提出,在我国制度环境下即使是国际知名事务所(及其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所或成员所),也不能确保审计质量的显著提高,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

-

另一方面的关注在于未来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问题。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时间非常短,还需要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积极的培育和扶持。李勇(2002)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整个会计服务市场以及运行环境将出现新的变化,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将在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争取更大份额。面对这种状况,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应当立足于A股上市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相关服务,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政府有关部门也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励信誉好、执业质量高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得到壮大和发展;允许部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五大”的成员所或与其合并,实现“管理水平和执业质量国际化,管理主权和专业人才本地化”的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将不讲职业道德、违规违法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逐出会计服务市场。从这种政策取向来看,以“五大”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所与境内其他大型事务所的竞争、合作与相互促进过程将是未来证券审计市场(及其他会计服务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而证券审计市场的监管工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因为在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更积极地参与到我国证券市场之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市场准入)、监管以及在法律责任(尤其是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和市场退出机制上将成为监管者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总结与展望

我们考察了中国证监会对证券许可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公告,发现:(1)近来接连不断爆发的审计失败案在多数情况下是证监会对脱钩改制以前大量不规范审计行为的揭示与处理;(2)证监会越来越多地在处罚决定中直接针对涉案注册会计师个人,近来发生的案件显现了司法介入和注册会计师刑事责任增强的趋势;(3)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突出表现在融资环节和定期报告过程中;(4)绝大多数涉案公司聘任的都是本地会计师事务所,且聘任期均较长,审计独立性很可能存在重大减损。未来的研究可对证券审计市场中的有关案件进行细化和量化研究,进一步发现与执业过失相关的解释因素和其他相关问题。

友情链接